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12»Pages: 1/2     Go
主題 : 當年製作的郵垃圾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樓主  發表於: 2014-09-06 09:08

當年製作的郵垃圾

中秋大掃除,從櫃子裡清出許多當年製作的郵垃圾,有幾百封之譜,也快20年了。那時就讀國中,棄學業於不顧,整天想著原地封從哪裡寄哪裡、貼什麼才符合郵資,如今回想真是荒唐極了。但封中也有很多令人懷念之處,隨便貼個幾封獻醜了。那時候做封就是這種風格,年輕的學子們就不要模仿了,還是專心唸書才是正途。將來我一定會把這些東西藏好,絕不讓子女們接觸到。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1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09

圖片:
這封是從台灣寄到青海省祁連山下的"野牛溝",當時連網路都沒有,兩岸資訊封閉,難以想像是如何得知這個原地的(那時好像流傳著一本大陸郵政機構名錄,我常跟郵友借來抄)。當年掛號寄中國大陸只要少少的33元,1枚新年郵票小全張即可符資。但航空掛號竟然從3月寄到7月才抵達,繞了一圈回來,封面已經爛兮兮。現在郵資漲了1倍以上,但到底多少錢我也搞不清楚。因為我根本就認為,符合郵資又如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升級點數:+1(站長) 辛苦分享
  •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2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23

    圖片:
    圖片:
    花園新城在當年可是很蝦趴的,一位國小同班、國中又同校的女同學就住在那,才讀國中就一副"御姐"的面貌,讓我一度以為花園新城住的全都是貴族。那時花園新城有自己的郵政代辦所,更誇張的是,他們還成立了一家客運公司(客運公司法定資本額至少要1億元),專門行駛公保大樓到花園新城的路線。85年9月2日是開學日,還記得當天中午和那位御姊一塊搭"新城客運"的班車,來到遙遠的花園新城,寄了這枚信封(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可能是換戳吧),花園新城寄花壇,真是花環錦簇呀!臨走前,女同學的媽嗎知道我有蒐集車票,還送給我一枚新城客運的票根,大家應該沒聽過這家客運公司吧!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升級點數:+2(土豆) 有趣經歷!
  • 升級點數:+2(土豆) 有趣經歷!
  • 升級點數:+1(站長) 優秀文章
  •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3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33

    圖片:
    當年是牛年,在那個人力、物力充足、集郵風氣盛行的年代,臨時郵局可是很熱門的,不用下指標,各地郵局自然就會開。光是新年郵票發行的12月,與牛有關的臨局幾乎每隔2、3天就有一場,甚至同一天有好幾場的。我也拼命寄大陸原地,找原地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寄原地的速度,簡直寄到歇斯底里、無法自拔的地步。當時沒有網路,靠著親戚從大陸帶回的一張全國地圖,我幾乎每天都在地圖上搜尋與牛有關的地名,找到一個寄一個,如今回想真是瘋狂。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4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39

    圖片:
    86年5月31日發行的東北角國家風景區郵票。我查了一下,當天是上課日,想必又是翹課去的。全套41元,正好是當時寄非洲的航空掛號郵資。當年真是異想天開,竟然寄去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沒想到索馬利亞根本是無政府狀態,沒有正常運作的國家郵政機構(最近已經恢復了),寄到衣索匹亞的阿迪斯阿貝巴就被退回來了,理由是"SERVIVE SUSPENDED"(服務暫停)。即使到不了索馬利亞,還是試著送到隔壁的衣索比亞,然後才退回來。又好比寄釣魚台,明明到不了,卻會送到頭城再退回去,而不是在原寄局就打回票。對比現在很多人做事,連試都不試,便自動放棄,萬國郵政的這種慣例,作為一種精神,相當值得推崇。能學到這點,41元的郵資便值回票價了。
    [ 此帖被wmdw2003在2014-09-06 12:23重新編輯 ]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5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41

    圖片:
    不但寄中國大陸,連日本也寄。"小倉金雞"這種原地揪竟是怎麼找到的,現在根本無法想像。
    [ 此帖被wmdw2003在2014-09-06 10:47重新編輯 ]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6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51

    圖片:
    這封我很確定,不是我自己做的,而是從牿嶺街的"大虹集郵社"買來的。台中寄永康,限時掛號可以寄到6天,當時郵政總局的效率真令人佩服不已。

    這封做起來,成本至少27元,但大虹集郵社只賣50元,才賺少少的23元。嚴格來說,他選擇的原地是相當不錯的,健民寄永康,正好符合反毒運動的主旋律。理論上,應該不只50元的價值,如果換成是某位封魁,或許可以賣到200元以上。兩者個差別在於,大虹集郵社只是把封貼在玻璃窗上,任君挑選;至於封翁,則會吟詩作對,把一個原本單調的郵封說得活靈活現,讓人願意掏出更多錢購買之。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集郵品的本身要如何"加值",才能跳脫削價競爭、打折出售的窘境。像是牿嶺街集郵社門口,有許多郵封正在賤賣,價格甚至低到連面值的一折都不到,那些郵封原本的主人,當年花了多少心血才做出這些東西?許多人或許對那位封翁"做"的郵品不以為然,但批評的那些人,在創造附加價值的方面,不知道有沒有比他還內行?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7樓  發表於: 2014-09-06 09:56

    圖片:
    這封真令人匪夷所思,局贈封的贈送單位,竟然不是台灣北區郵政管理局,而是"丹麥郵政局"!當然理所當然地寄去丹麥哥本哈根郵局存局候領。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8樓  發表於: 2014-09-06 10:02

    圖片:
    這封好像是中正機場郵局的換戳日,寄去台南機場。這個早已不存在的郵局,當年竟然還備有投遞戳,負責台南機場的投遞。

    PS:請問有前輩知道台南機場郵局的投遞範圍嗎?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3
    升級點數: 1518 點
    金錢: 1029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9樓  發表於: 2014-09-06 10:07

    圖片:
    光華號30周年耶,轉眼都快50週年了。那時還特別去彩色影印,貼了左邊這張車票實寄。那個年代彩色影印才剛推出,印一張要價100元,而且畫質很差,就像畫面那樣。寄富里嚴格講不太"正確",因為富里的光華號並不是郵票上的那種光華號;貼那張車票也不對,因為車票的光華號也不是臨局戳的光華號。這封可以說徹底牛頭不對馬嘴,只能得0分。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12»Pages: 1/2     Go
      » 綜合討論
    Time now is:04-03 19:40,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