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11樓皇于2014-10-21 23:57發表的 :
如果看重的是現代的郵品有"商業價值" . 我相信michael1 前輩應該是這裡面的佼佼者 .你可以多請教多看看. 因他也是有評審資格的老前輩了. 相信久了.你應該會學到很多.而其它郵友上述的想法.到時應陔也會有更深的體會. 因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你對集郵的熱誠.對郵封的創作'方式.我相信很多郵友都看得到. 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只是...也因很多郵友都走過這一段路.依期經驗提出的見解.很可能忠言逆耳.但出發點應該都是好的. 而我目前的建議.也是你要自己走自己的路.但要多看別人的郵品與見解.獲取一些經驗及靈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 . 我相信你定會找到屬於代表自己的一片集郵園地.
本人從不自滿,在集郵界只是一界小卒。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看到這兩篇郵文著實感動。原因是很少在這裡看到這麼真摯的留言,尤其是對集郵後輩的教導。過去看到的多是戲弄揶揄的留言。
看到了這些分享,又燃起了我對集郵的憧憬及熱誠。對於跌跌撞撞的集郵歷程,不是只有我本身,相信在本帖的這些討論對很多郵友都是一種成長。
有一些先進郵友,在其他各種機會中,把我的郵封刊登出來,稱這些郵封為垃圾,這點我也虛心接受。認為能夠屢屢被提出,無論好壞,總是有某種特色。被人看好的地方,要努力再突破,被人看壞之處,要在下次的機會中改進。倒不是真的感覺到忠言逆耳的不悅,而是感受到在這個面臨老集郵家凋零、新集郵後輩無法人才輩出的環境中沒有一個好的集郵氣氛而為之氣餒。
日前從台北到彰化集郵學會聽夏大緯先生短短幾分鐘為台灣郵史郵話新書發表所說,台灣集郵環境的式微、郵文權威的衰退,如果多數前輩、郵壇菁英,對於後輩總是以戲弄揶揄般來嘲弄,自然不利集郵環境的成長。相較大陸環境,政府視集郵為文化資產,集郵環境整體蓬勃發展,新郵老郵整體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性屢創新高,集郵人口眾多、新進郵友絡繹不絕,稱羨之餘,還是在此努力做封、努力分享以求改善這樣的風氣。
對於個人來說,郵票錢幣收藏天地,僅是本人在外商公司做專業經理人高度壓力下的抒發管道之其一。個人郵封絕對不是甚麼卓越的作品,但對現代郵品的郵封加值,野人獻曝、拋磚引玉的心情,是一路走來不斷分享,對個人來說求進步,對前輩來說求後繼有人求藏品的永續價值,對後輩來說圖一個好的集郵環境,對整體台灣少少的集郵人口來說這是一個小小的向上的力量。
在此的討論,針對個人的意見,本人感受是如獲至寶般,然而這是大家的園地,對於很多郵友的集郵目的、製作郵品實寄封片簡目的之廣泛討論,將會嘉惠更多的人。
[ 此帖被小葉先生在2014-10-22 07:21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