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郵會外事人才之培養』
台灣郵壇自從加入FIAP與FIP之後,可以說正式躍上了國際郵壇。這些成果該歸功於,早年為我郵壇奔波的前輩與國外友人。然而,有一點值得我們深思的重點;今後參與國際郵壇的活動機會必多,需要的人才勢必相對的增加。在此雙重的壓力下,人才匱乏的現象一定逐漸浮出檯面。因是之故,為防範於未然,就該及早栽培以應需要。
記得遠在民國七十八年左右,郵壇大老陳繼勳甫自世界集郵聯合會回來,曾在「郵壇」月刊上發表文章,積極徵求外事人才已被急需。陳繼老希望郵壇內興趣者踴躍登記,然自登出迄今除徵委有人之外,其他如出席會議與公關人才付之闕如。
去年(83),黃建斌校長取得國際評審資格之後,他也有篇感人肺腑文章發表於「今日郵政」。文內報告他取得資格之心路歷程,並積極鼓勵國人奮發圖強。特別對外交人才的培育,更是列為孔急優先。
陳、黃二位前輩在我郵壇,論其經驗歷練無人可與並比。而兩人之先見之明,對我郵壇弱點直言點明。倘若這些弱點能夠儘快克服,台灣郵壇想在世界出頭想必輕而易舉。因此居為郵壇高位者,對此呼籲多花心思未雨綢繆,以免到時需要而無法應付。
郵壇外事人才不外乎會議人才、說明人才、公關人才、徵集委員等等。會議人才代表郵會參與國際會議,他須將會議中的方案決議和新策略帶回國內佈達。說明人才,遇有國際性或地域性大展時,負責現場導覽與連絡工作之需要。公關人才貫串聯繫不可或缺,徵集委員則是負責徵集與交割工作。這些人才共通之處,就是通曉外語(英)為前提。此外,郵識也是必備條件,否則在執行任務時必然無法順遂。
人才的培養需要長時間施以專業訓練,除基本郵識之灌輸外,相關學問之充實亦不可缺。另外國際禮儀、談判技巧、開會常識等等,也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涉獵。設非如此,難以應付當前之需要。在國外,他們的郵會常設有許多專才訓練班培育人才。比如評審營、電腦班、青少年集郵營、國際集郵法規研究班......等等。其目的無非是,在平日多多培訓人才,需要之時就能應付裕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內郵壇亦可仿效,屆時自然不必擔憂無人可用啦。 【集郵囈言】19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