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舊的魅力
祥龍盛世
級別: 局長
UID: 4186
精華: 0
發帖: 13136
升級點數: 7950 點
金錢: 66936 金幣
線上時間: 1691(時)
註冊時間: 2008-09-26
最後登錄: 2025-04-12
樓主  發表於: 2011-03-15 20:24

舊的魅力

  2011-03-06
【明報專訊】

相比起來,大英博物館這個老牌大哥大就老成持重得多。大英博物館年逾250,本身就是歷史,她的政治和文化外交角色亦特別吃重,去年卡梅倫訪華,大英博物館館長亦有隨行。人們都知道她收藏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寶,包括殖民時期從中國或其他地區掠奪的文物(中國官方去年已表態追討)。姑勿論如何,一個從前牢牢植根的概念是,沒看過大英博物館裏的木乃伊,不算去過英國。

不過,厚實如大英博物館,今日都不能單靠老本,要推陳出新。我們在傍晚閉館時分赴約,在一個會議室訪問副館長Dr Andrew Burnett,他本身是個古錢幣專家,據說到世界各地的錢幣博物館都通行無阻,最喜歡的館藏部分是博物館文明的起點——文藝復興時期;但日常營運,他與同僚必須設想將來,想到5年後那麼遠,當中自然涉及龐大的專業團隊和資源。

3月大英博物館會展出來自阿富汗首都博物館、年前戰爭中幾乎被塔利班毁於一旦的文物,「目的是為當地博物館籌募重建經費」。明年的奧運年將舉辦英國沙士比亞展覽,「提到英國人就會想起莎士比亞」,2014年有新館擴充落成,還有阿布扎比扎耶德(Zayed)國家博物館計劃開幕,「那不是大英博物館的分館,只是借出藏品」。


「提供道德教育而非娛樂」

Burnett說,近20年博物館之間有分工,大英博物館的定位,是彰顯人類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大英博物館開立於文藝復興時期,為服務大眾,立足現代社會,Burnett說,他們亦擔當政治角色,所以舉辦伊斯蘭和同性戀等題材的展覽,是以豐厚的歷史館藏作本錢,直面世界的價值衝突,引發討論。他們視持續引起公眾對歷史的興趣為己任,「其中一個持守的宗旨,是提升大眾的水平,而非相反……間中也會做一些大眾化的題目,如羅馬人的性愛」。

「大英博物館入場免費,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們提供的是道德教育,而非娛樂。」

「30年前我來這裏時,完全沒有電腦這回事,現代科技發展帶來世界巨大的轉變,今日我們在網上有另一個觀眾群,他們無法/不想親身到來參觀,我們就把200萬件展品上網,人人都看得見……這跟18世紀博物館要面向大眾的理念也是相通的。」

氣質無法移花接木,大英博物館的古歷史建築與現代天花的漂亮結合,高明地象徵着古今銜接的概念。Dr Burnett還有一句quote,很值得「大西九」主事班子參考﹕「一切都是以為文化先行,跟商機無關。」

結語﹕其實倫敦的失業率很高,我搭飛機離開那天,報紙頭條是「英國無工作的年輕一代」;但這個地方仍讓人感到朝氣,因為這裏有我們政府和管治班子都缺少的東西﹕靈魂。

國父中正‧一桐一通‧牡丹祥龍
Time now is:04-13 07:57,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