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10樓michael1于2008-07-15 20:32發表的 :
wmdw2003的意思 首日封郵展不適用 故不需要太過在意郵票怎麼貼~~~~~


其實也不是完全不適用,而是指那種集郵味太重的信封,在正式郵展選用材料時,宜儘量避免
像是郵局發行的首日紀念封,一看就知道是為了集郵而製作,目前的評價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所謂的"首日封",並不是以郵局發行的紀念信封來製作,才算構成要件
任何一個信封,貼上郵票並銷蓋發行首日的郵戳,都算是首日封,其中也包括自然封
這是相對性的問題:如果都找不到自然封,那當然必須拿集郵封出來代替
比方在中國大陸,某些地區根本不把首日郵票賣給一般公眾,當然很少會有首日的自然封
由於國際集郵聯合會的規章及指導要點,讓想要參展的集郵人士都朝向製作自然封為主
不過,大多數人集郵的目的,並不在於參加正式郵展,只是為了怡情益智
這樣真的沒有必要被那些國際規章綁住,那太痛苦了!
自己喜歡怎麼貼,貼正面,貼背面,隨自己高興,自己看得舒服就好了
當然,規章是有可能隨時代而改變的
印象中十幾年前原圖卡用在專題集郵類,是不特別鼓勵的,而且只限於很重要的郵票,用以突顯主題
但現在有些專題郵集,幾乎大部分的貼片都是放原圖卡,也許規章或集郵風氣有了改變
有興趣的郵友,可以到網路或郵政博物館找找看國際集郵聯合會的規章
約20年前今日郵政曾經翻譯過一次,透過警廣的"驛馬車"節目贈送給郵友
其中確實提到"符資"的重要性
不過實務上恐怕很難執行,因為全世界有好幾百個國家或地區發行郵票,郵政史則有上百年
除非是常見的國家,否則可能連評審自己都搞不清楚哪個國家,哪一年,寄到哪裡的資費是多少
(百慕達,1974年,寄往南斯拉夫,資費=??) (諾魯,1981年,寄往南非,資費=??)
而且某些國家的自然封,不符資的情況又特別嚴重
前面有郵友提到,到郵局寄信只要10元,卻給他12元,可能性很小
在台灣的確如此,但是在某些國家機會卻是很大的